子宮內膜異位症新發現
前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良性且受體內雌激素影響的慢性婦科疾病。臨床上表現主要以痛經、性交疼痛及不孕為主要症狀。根據國外流行病學統計研究,其盛行率約佔一般婦女人口 6-10% ;如果婦女有痛經及生育困難病史者,發生率高達 35-50% 。最近醫學研究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及治療方法有新的進展。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
子宮內膜異位症真正的病因目前還不是完全清楚,最近研究結果顯示,該病症並非由單一原因引起,可能涉及多重病因:
經血逆流進入骨盆腔
子宮內膜組織隨經血從輸卵管逆流進入骨盆腔,內膜組織在卵巢,骨盆腔,及腹膜附著後開始生長,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是目前最被接受的理論。但是大部分婦女偶而也會有經血逆流入骨盆腔的現象,卻只有 6-10% 婦女會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見經血逆流理論無法完全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形成原因。
胚腔上皮細胞變性生長
腹膜的胚腔上皮細胞經由內分泌或發炎反應的刺激,轉變成子宮內膜細胞。卵巢巧克力囊腫的形成,似乎與此有關。
局部免疫系統異常
最近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骨盆腔局部細胞性免疫系統表現異常。巨嗜細胞被活化同時增加細胞素分泌,但是巨嗜細胞吞食能力減弱,而自然殺手細胞活性下降,造成體內清除骨盆腔內膜異位組織能力減弱,因而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
遺傳因素
國外統計研究顯示直系血親,像是母親及姊妹若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則自己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率比一般婦女高出六倍。這種遺傳傾向與一些體內解毒脢和致癌基因表現異常有所關聯。
環境因素
動物實驗已證實長期暴露於戴奧辛及放射線環境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環境中一些類雌激素化合物,塑膠製品,及某些劣質美容化合物,可能會增加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率,但有待更進一步研究確認。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症的關係
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婦女懷孕率有相當不良的影響。根據美國生育協會 (AFS) 分類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度可分為極輕微、輕微、中度、重度四等級。除極輕微等級外,不孕的機率分別是 25% 、 50% 、 75%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症病人,與其他原因導致不孕症的患者比較,懷孕率只有她們的一半。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不論是卵巢排卵功能、卵子和胚胎品質、以及胚胎著床率,都低於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孕症病患。就懷孕的結果來說,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孕婦,有較高的早期流產率、早產、胎兒子宮內生長遲滯,及妊娠高血壓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的關係
研究顯示長期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未治療的婦女,得到卵巢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三到四倍。這可能與體內一些腫瘤抑制基因功能失效有關係。除了有較高機率罹患卵巢癌外,乳癌與淋巴腺癌的罹患率也較高。
診斷與治療
雖然根據臨床症狀及血清 CA125 指數增高,可以懷疑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其他疾病像是子宮肌腺症,骨盆腔發炎等,也可能會有上述臨床表現。要確定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還是要靠「眼見為憑」,也就是以腹腔鏡或開腹手術直接看到病灶來診斷,同時給予立即手術處理。
一般藥物治療主要是緩解痛經、下腹痛症狀,對於解決不孕症則效果有限。可用藥物有 Danazol 、 GnRH agonist / antagonist 、 Gestrinone 、黃體素及口服避孕藥。其中以 GnRH agonist 最為方便,一個月打一針就可緩解症狀,美國 FDA 已核准其使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及預防復發。最近新藥研發方向主要針對一些體內與雌激素製造有關的分子標靶來做治療,例如芳香環脢抑制劑、選擇性黃體素或雌激素受器調節劑、細胞素抑制劑等。不久將來會有更多新藥可以佳惠病患。
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患者,如果要恢復生機,就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治療外,需要考慮以腹腔鏡手術移除病灶,術後再使用藥物做排卵誘導並配合人工生殖技術來治療,則可以顯著提高懷孕率。
結論
子宮內膜異位症形成的病因涉及經血逆流,細胞變性生長、免疫、遺傳及環境等多重因素,真正的機轉仍有待研究釐清。未來診斷及治療的方向,包括發展非侵入性的診斷技術及分子標靶藥物治療。而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患者,應該儘早採取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法,才能提高生育力。
留言列表